打工的牛马,没有不恨做PPT的,我平时不抽🚬,一遇到ppt大报告就得去楼梯间整几根。之前为了一份投委会报告,从逻辑、数据到排版,每一个细节都得自己死磕。通宵是家常便饭。
所以AIPPT工具刚出来的时候,我眼睛都亮了。我把市面上叫得上名字的,从Gamma、WPS AI到智谱Z.ai、天工Skywork,一共九款,全给测了一遍。
实际上结果你懂的:市面上绝大多数AI PPT工具,根本没法直接用在严肃的工作上,还是属于笨蛋状态。
AI确实能很快给你生成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草稿,内容、排版、配图都有。但你仔细一看,处处都是问题:
-
图表的数据是它编的,你想换成自己的真实数据,没门。
-
配图和你的业务八竿子打不着,你想换成公司logo或者产品图,不行。
-
逻辑和你想表达的重点有偏差,你想调整一下顺序和措辞,很麻烦。
最要命的是,很多工具最后只能导出一个PDF。这意味着你拿到的是一个“黑盒子”,一个没法再编辑的“最终稿”。这在真实的工作场景里,几乎等于一个废品。
因为任何一份需要拿出去汇报、提案、见客户的PPT,都必然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微调。你的老板、你的同事、你的甲方,随时会提出新的修改意见。一个无法便捷修改的PPT,根本没有生命力。
我们真正需要的,不是一个大包大揽、自作主张的“AI总监”,而是一个能听懂指令、随叫随到、指哪打哪的“AI助理”。
当认清了这一点,咱就彻底放弃了寻找“完美AI PPT工具”的幻想呗。这牛马主要还是的自己来当。也好,这样,没那么快被替代。
咱可以换一个思路:不把它当做一个“产品”来使用,而是把它当做一种“能力”来调用。
自己才是项目经理,这些AI工具,都是我手下能力各异的“专家”。我的工作,是把做PPT这个大任务,拆解成不同环节,然后派给最擅长的“专家”去完成。
我不再纠结于单个工具的缺点,而是专注于如何最大化利用它的优点。经过筛选,我留下了两个在国内就能免费使用,并且能力非常互补的工具,在这里直接推荐给你。
天工的强项,不是做PPT,而是做研究。它的背后是强大的模型和搜索能力 。
所以,当我要启动一个新项目,需要快速了解行业背景、搜集大量资料、并形成初步的逻辑框架时,我会把这个任务交给天工 。它给我的,通常是一份信息扎实、结构清晰的分析报告 。
我不会直接用它生成的PPT,那只是它输出内容的一种形式。我会把它给我的文字和数据,当成最可靠的“原材料”,然后在我惯用的WPS或PowerPoint里,开始我的二次创作。
这样,内容的地基是AI高效打好的,而上层的建筑则完全由我掌控。
智谱Z.ai(海外版)恰好相反,它最惊艳我的是视觉表现力。
它的审美非常在线,无论是排版、配色还是图表的设计,都远超大部分工具,而且完全免费。
所以,当需要快速将一些文字信息变得好看,或者需要一些视觉灵感时,可以去找智谱Z.ai。它特别适合做知识卡片、读书笔记、或者一些轻松的、非正式的内部分享。
我清楚地知道,它的问题在于只能导出PDF,没法精细修改。所以我从不强求它做一份正式的汇报PPT。我只是利用它“信息可视化”的能力,把它当成一个“高级美工”或“灵感生成器”来用。
你不再像个无头苍蝇一样,在几十个功能雷同的工具之间反复横跳,期待着某天能出现一个“救世主”。
你变成了自己工作流的“总指挥”。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派“研究员”天工去搜集情报,什么时候该让“设计师”智谱Z.ai去做个漂亮的封面。
你把AI从一个虚无缥缈的“概念”,变成了你手边一个一个具体的、能解决问题的“小工具”。
记住,AI不是来取代你的,它是来增强你的。前提是,你得先学会如何去领导它。
你用过哪款AI PPT工具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体验。
来源:大杯的AI小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