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推荐
立即上榜

蚂蚁推出首个连接硬件的院士智能体| AI预测你的“器官年龄”

导语

你好,欢迎收看今天的《全球AI医疗日报》。

今天,AI医疗领域给我们带来了两个“没想到”。第一个,是AI竟能“点石成金”。剑bridge大学利用AI模型重新分析,成功“救活”了一款已宣告失败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,有望将临床试验成本降低90%。第二个,是AI医疗在中国终于有了第一张“合法身份证”。复旦大学研发的颅内动脉瘤AI诊断软件,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首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

从“变废为宝”到“持证上岗”,AI正以超乎想象的方式,深度重构着医疗产业的每一个环节。

蚂蚁推出首个连接硬件的院士智能体| AI预测你的“器官年龄”

01 前沿突破:从“预测衰老”到“复活新药”

 

在科研领域,AI的应用正突破想象,不仅能精准预测人体的衰老进程,甚至能赋予失败的药物第二次生命。

  • 剑桥大学:AI模型“救活”失败新药,试验成本降低90%
    • 新动态:剑桥大学联合阿斯利康,利用AI预测模型重新分析了一款失败药物lanabecestat的临床数据,发现其对特定类型的“缓慢进展型”患者,能使认知衰退减缓46%。
    • 价值点:通过AI精准筛选患者,未来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可减少90%,周期从5年压缩至2年。这为中国药企探索“小而精”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全新范式。
  • 清华大学:大模型可预测器官级衰老,死亡风险预警准确率75.7%

    LLM 通过对话分析体检报告,预测生物学年龄

    • 新动态:清华团队基于Llama3架构开发了衰老预测模型,能通过分析体检报告文本,评估整体及六大器官(心、肝、肺等)的生物学年龄。在千万人数据验证中,其预测全因死亡风险的准确率达到75.7%。
    • 价值点:首次实现了无创、低成本的动态衰老评估。研究发现,肝脏生物学年龄每增加1岁,肝硬化风险便上升63%。这推动了健康管理从“疾病治疗”向“衰老干预”的根本性转变。
  • 微软MAI-DxO:复杂病例诊断准确率85.5%,成本效益超人类4倍
    • 新动态:微软的AI诊断协调器MAI-DxO,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的复杂病例测试中,准确率高达85.5%,远超人类医生的19.9%。其单案例成本也比人类医生低了近20%。
    • 价值点:该系统开创性地通过动态预算控制,来平衡诊断的精度与资源消耗。但其训练数据源于波士顿,对亚洲高发病适应性不足,存在“波士顿数据殖民”的风险。

02 医院应用:从“持证上岗”到“开源普惠”

AI在中国医院的应用正迎来历史性时刻,不仅获得了最高级别的市场准入,也在通过开源模式加速向基层渗透。

  • 复旦大学:颅内动脉瘤AI诊断软件获国内首张三类证
    • 新进展: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研发的“颅内动脉瘤磁共振AI辅助检测软件”,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国内首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。该产品可将医生阅片时间缩短60%,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4%和98.3%。
    • 里程碑意义:攻克了动脉瘤这一“颅内炸弹”的早诊难题,为高校主导的医疗器械创新提供了注册范本,有望缓解基层医院误诊漏诊的压力(目前县域诊断达标率不足30%)。
  • 瑞金-华为:开源病理大模型RuiPath,基层部署成本降至百万级
    • 新进展:瑞金医院联合华为开源了病理大模型RuiPath,覆盖了19种中国高发癌种。通过算法压缩,算力需求降至传统方案的1/5,使得基层医院仅需投入不到100万元即可部署。
    • 普惠价值:此举旨在破解中国病理科医生严重短缺(培养周期长达10年)的困境,有望大幅缩小县域与三甲医院在病理诊断上的巨大差距(误诊率相差70%)。
  • 联影智能:“胸部一扫多查”落地400家医院
    • 新进展:联影智能的混合模态大模型智能体,通过一次CT扫描即可同步识别73种胸部异常,目前已在全国400余家医院应用。
    • 基层成效:在新疆莎车县,该技术使肺结核筛查成本降低了70%,基层医生的审核效率提升了60%。

03 C端应用:AI从“软件”走向“软硬结合”

面向消费者端,AI正从纯软件服务,升级为连接可穿戴硬件的“软硬一体”健康管家。

  • 蚂蚁集团:推出首个连接硬件的院士智能体
    • 新产品:蚂蚁健康联合王建安院士团队发布了“Jack安心智能体”。心脏瓣膜病患者在连接华为手表、鱼跃血压计等硬件后,该智能体可结合实时ECG数据,提供健康分析、异常预警和复查提醒等服务。
    • 模式创新:首创了“AI+医生+硬件”的诊后管理闭环,破解了慢病管理中患者依从性低的核心痛点。
  • 清华衰老模型落地新疆,服务1600万居民
    • 新应用:清华大学的衰老预测模型已落地新疆,联合发布“天山悦康大模型”。该模型整合了1600万当地居民的健康数据,提供器官级衰老评估与干预方案,填补了边疆地区的数字化健康管理空白。
  • 郑州大学:多模态诊断破解肺结节假阳性难题
    • 新方案: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将7种肿瘤抗体检测与3D深度学习模型结合,构建了肺结节诊断新方案。
    • 精准度提升:该方案将诊断的特异性提升至89.1%,较单一影像模型提升12.5%,有望减少因假阳性导致的众多不必要手术。

       


04深度观察:热潮之下,机遇与挑战并存

尽管AI医疗的图景令人兴奋,但作为从业者,我们更需保持审慎,理性看待其发展路径。挑战依然存在:AI模型存在“场景窄化”风险,在复杂病例中表现优异,但对海量日常病例的适应性尚未验证;“院士背书”的智能体若给出错误建议,可能因权威光环削弱患者的二次求证意愿;而器官衰老预测等前沿技术,也可能加剧高低收入人群间的“寿命鸿沟”。此外,创新的多模态筛查(如抗体+CT)因成本高昂,现行医保的按项付费模式难以覆盖,形成了“支付壁垒”。然而,机遇同样清晰可见:未来需要重构基层的医疗能力评价体系,将人机协同能力纳入医师职称评审;同时,应积极探索“算法-保险”联动机制,为获证的AI诊断工具开发专项医疗责任险,以商业手段倒逼企业持续优化模型,护航整个行业行稳致远。

撰文 | AI破界实验室
© 版权声明
AI神器榜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