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选推荐
立即上榜

看一下你对AI的理解在哪一层?

2025年被称为“AI智能体元年”,随着自2022年ChatGPT发布,掀起了全球AI革命的浪潮,三年期间各AI产品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,很多公司或个人也因为先一步站在了AI的风口,取得了不小的成就

但大多数人或者公司,陷身在AI的潮流内,看不清AI的方向,也看不清自己身处何地,每天看着别人在AI世界越走越远同时还四处散播焦虑,使得看清楚AI行业整体框架成为了第一要务

AI应用的本质及要素

AI应用本质上是一个数字工具,数字工具的使用,离不开两个基础要素:技术能力及业务能力

代码时代,软件由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提供上述两项能力,AI产品同样需要

但AI由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做出分析和判断,因此,和人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一样,AI也需要大量的优质数据进行基础知识搭建以及训练,依靠数据积累的”经验“做出分析和判断

因此,AI应用的核心要素有三个:技术能力、业务能力、优质数据

看一下你对AI的理解在哪一层?

技术能力决定实现水平。再宏伟的蓝图,也需要有人用已有的技术,逐步添砖加瓦,完成高楼大厦的建造。在AI领域,技术能力体现在底层模型开发,应用工具开发/搭建,API胶合等,将业务流程通过技术方式实现出来

业务能力决定做什么。工具的目标是服务业务,要想让技术实现满足业务需求的产品,需要提供详尽的、合理的的业务流程,这需要有丰富行业知识,将各个业务精尽梳理并且串联起来

优质数据决定自动化程度。引入AI本质上是代替人做一些事情,那么这个AI”经验“越丰富且正确,它就可以替代更多原本需要人为处理的工作

AI应用的层级

上述三个要素的能力水平,决定了AI应用能走多远,我们按照不同的能力等级,将AI应用粗略分为7个level

level 1:入门前阶段

在这个阶段,玩家不太清楚AI能做什么,即不知道做什么(无业务能力),也不知道怎么做(无技术能力),使用AI基本在玩一玩的状态,和AI聊聊天问问天气、讲个笑话、进行简单的问答或角色扮演。这是大多数用户初次接触AI的起点,主要依赖模型本身的能力进行最基础的交互

level 2:入门阶段

在这个阶段,玩家有了明确或单一的业务需要,开始主动探索AI工具能帮他实现什么,利用现有的、用户友好的工具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。

这个阶段的核心是“使用工具”,用户无需深厚技术背景,但需要对自身需求(业务)有基本认知,并学会操作特定工具。成果通常是单次或独立的产出,难以形成可复用的知识资产或自动化流程。

level 3:应用阶段

在这个阶段,玩家通常有明确的、相对复杂的业务需求(如自动化报告、客户服务、信息提取),并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(熟悉API、理解流程设计)。

他们利用市面上已有的智能体(Agent)构建平台或工具链,通过组合不同的模块(如LLM、搜索、代码解释器、自定义函数、知识库)来搭建能处理特定任务的智能体或自动化工作流

目标是实现工作提效和流程自动化,处理的不再是单一指令,而是涉及多个步骤的任务。此时,智能体的能力高度依赖用户的提示词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和流程设计能力,以及喂给它的上下文或知识库数据质量

level 4:技术支持阶段

处在这个阶段的玩家(通常是开发者、技术团队或平台公司),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(开发、架构、集成),但可能缺乏对特定垂直行业的深入业务理解。他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开发或提供强大的AI应用构建平台、工具链或基础设施,降低AI应用开发的门槛。

这些平台通常提供可视化编排、模型管理、知识库管理、API集成、部署监控等能力,目标是赋能Level 2和Level 3的用户(业务人员、产品经理、初级开发者)能够在无需深厚编码能力的情况下,快速构建和部署满足其业务需求的AI应用

典型应用示例:

  1. Coze (扣子): 字节跳动的AI Bot开发平台,提供丰富的插件和Agent编排能力。
  2. Dify: 开源的LLM应用开发平台,支持可视化编排和多种模型接入。
  3. 腾讯混元大模型 (Hunyuan) 开放平台/ IMA (智能创作助手): 提供模型API和工具链供开发者集成AI能力。
  4. LangChain/LlamaIndex: 帮助开发者构建上下文感知、推理应用的框架和工具包。

level 5:深度应用阶段

在这个阶段,AI不再仅仅是提效工具或外挂系统,而是深度嵌入到特定垂直行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中,成为解决该领域复杂、关键问题的核心驱动力。

这需要极高的业务能力(深刻理解行业痛点、流程、规则)和高质量、大规模的行业专属数据,同时需要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将AI模型、算法与具体的硬件、软件、传感器等紧密结合。

应用目标通常是自动化决策、预测分析、实时控制或提供高度专业的辅助判断,对准确性、可靠性、时效性要求极高。

典型应用示例:

  1. 智能驾驶系统 (Tesla FSD, Waymo): 融合多传感器数据,实时感知环境并做出驾驶决策。
  2. AI医疗影像诊断 (Aidoc, 推想科技): 分析CT、MRI等影像,辅助医生识别病灶、量化指标。
  3. 工业AI质检 (创新奇智, 旷视): 利用视觉AI自动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缺陷。
  4. AI代码生成工具 (Cursor, Github Copilot Enterprise): 深度理解代码库上下文,辅助或自动生成复杂、符合规范的代码。

level 6:行业领先(垂直领域大模型)

这个层级代表在特定专业领域达到顶尖水平。核心特征是拥有或深度掌控为该领域量身定制、训练或精调的大型模型

这需要极高的技术能力(模型架构、训练、优化)和该领域极高水平的业务理解能力(定义任务、评估性能),同时依赖大量、高质量、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数据进行训练。

这些模型通常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超越通用大模型,能理解复杂的专业术语、逻辑和语境,输出更可靠、更专业的答案。它们可能是从头训练的,也可能是基于通用大模型在领域数据上精调(Fine-tuning)而来。

  • 典型应用示例:
    1. BloombergGPT 彭博社为金融领域训练的专业大模型,擅长金融术语理解和分析。
    2. 法律领域大模型 (Paxton, Harvey): 专为法律研究、合同分析、合规审查设计的AI系统。
    3. 多模态专业模型 (DALL·E 3 / Stable Diffusion 3 用于专业设计): 在特定艺术风格或设计领域表现卓越的生成模型。

level 7:集大成者(通用大模型)

这是AI应用生态的基石和顶峰。代表具备最广泛的知识覆盖、最强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、以及最强的任务泛化能力

构建和维护通用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)需要顶尖的技术能力(千亿级参数模型的训练、分布式优化、安全对齐)极高的业务能力(定义模型能力边界、设计评估体系、规划应用生态) 以及海量、多元化、经过严格清洗和处理的优质数据(文本、代码、多模态数据)

典型应用示例:

  1. OpenAI GPT-4 (及后续版本如GPT-4o): 当前公认能力最强的通用大模型之一。
  2. Anthropic Claude 3 (Opus/Sonnet/Haiku): 强调安全性、可靠性和长上下文能力的通用大模型。
  3. DeepSeek-V2 / DeepSeek-R1: 由中国团队深度求索开发的高性能通用大模型。
  4. Meta Llama 3 (开源系列): Meta推出的开源通用大模型,促进社区研究和应用。
© 版权声明
AI神器榜

相关文章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