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epSeek

16小时前更新 7,685,645 0 465K

DeepSeek专注于研究世界领先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层模型与技术,挑战人工智能前沿性难题。基于自研训练框架、自建智算集群和万卡算力等资源,深度求索团队仅用半年时间便已发布并开源多个百亿级参数大模型,如DeepSeek-LLM通用大语言模型

收录时间:
2025-07-05
DeepSeekDeepSeek
DeepSeek

 

一、DeepSeek介绍

DeepSeek(深度求索)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(AGI)技术研发的中国公司,位于中国杭州。成立于2023年,由其母公司幻方量化创立并投资,创始人是梁文锋。

DeepSeek自成立起,就放弃做追随者,致力于大模型创新。它的故事就是一系列开源产品的发布,2年期间它们已经做出:

DeepSeek Coder (2023年11月2日) :专注于代码生成与理解,架构类似Llama。
DeepSeek LLM (2023年11月29日):通用大语言模型,通过监督微调提升多任务处理能力。
DeepSeek-MoE(2024年1月9日):引入混合专家架构(Mixture of Experts, MoE),提升模型效率。
DeepSeek-Math(2024年4月):专攻数学推理,通过分组相对策略优化(GRPO)强化训练。
Deep****Seek V2(2024年5月):采用多头潜在注意力(MLA)和MoE架构,支持128K长上下文。
Deep****Seek V3(2024年12月):基于V2架构扩展,参数量达671亿,进一步优化多任务处理能力。
Deep****Seek R1 (2025年1月20日):专注逻辑推理与实时问题解决,参数规模与V3一致(671亿)。

以上,我们可以看出DeepSeek从代码模型起步,逐步扩展至通用、数学、长上下文及推理领域,通过开源策略推动技术创新。其核心突破在于高效架构(MLA、MoE)和低成本训练,挑战了传统高资源投入的AI开发模式。

其实早在V2时期,DeepSeek成本降低已经引发业内人士关注,但直到2025年1月20日DeepSeek-R1发布,才开始破圈,迅速引爆全球。

总的来说,DeepSeek是一家年轻的AI创业公司。它们才刚开始,却已经登上高峰,从此我们听说了它的故事。

二、创始人和背后开发团队

与DeepSeek故事一样吸引人的是它背后的公司与人。

DeepSeek的创始人是梁文锋,1985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吴川市,父母均是小学教师。他自小在学习上展现出很高天赋,尤其是在数学领域。

初中就完成高中数学课程,开始学大学数学,17时以吴川市第一中学「高考状元」身份,进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,获得本硕学位,于2010年毕业。

在校期间,梁文锋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2008年他带领团队探索机器学习技术在全自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。2年之后的2010年,随着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,量化投资迎来了春天,梁文锋和他的团队大赚一笔,自营资金超过5亿元。

要知道,此时它才刚刚毕业。有的人,天生就是天才。

但天才也不是一直成功。毕业后,梁文锋在许多领域尝试引入人工智能,但这些尝试都失败了。直到他又将目标瞄准老本行金融,重新将人工智能引入金融交易。

就这样,在2015年,梁文锋与另外两名浙江大学的校友创立了幻方量化(High-Flyer),立志成为世界顶级的量化对冲基金。凭借技术优势迅速成为国内量化对冲基金的龙头。至2019年,其管理资金规模突破百亿元,展现了卓越的商业化能力。这一阶段的成功不仅为其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基础,更锤炼了团队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实战经验。

在此期间,梁文锋越发认识到AI的影响力,因此幻方量化不断投资AI,包括购买芯片。到2023年,时间成熟之后,梁文锋宣布进军通用人工智能(AGI),正式成立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(DeepSeek),标志着其从金融领域向硬核科技的跨越。
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梁文锋在创立DeepSeek之前,创建的是幻方量化,一家专注于量化投资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。

幻方量化的核心优势在于“技术闭环”。旗下子公司幻方科技专门研发底层技术平台,包括高性能计算、数据建模等,为投资策略提供算力支持。两者团队高度重叠,共享办公地址,形成“技术研发+资产管理”的协同模式。其策略融合高频交易、统计套利和机器学习,例如以毫秒级速度捕捉价差,或通过历史数据挖掘股票间的关联规律。这种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为情绪干扰,同时通过分散投资和对冲工具控制风险。

或许,DeepSeek在最开始是为了“投资做决策”,但今日,DeepSeek已经不仅仅是决策,它的目标,一定是星辰大海。DeepSeek有如此突破的发展,最主要的是要归功于其开发团队。

这支团队的成员主要来自中国顶尖高校,以90后和95后为主力,平均年龄仅28岁,90后占比超过75%,95后占比达50%以上。团队成员学历背景卓越,85%以上拥有硕士学位,40%为博士,核心成员大多毕业于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国内顶级学府,且完全由本土培养,无“海归”背景。例如,高华佐(北大物理系)、曾旺丁(北邮通信专业)、邵智宏(清华人工智能博士生)等成员主导了关键模型架构的创新,而“AI神童”罗福莉(北师大本科、北大硕士)在DeepSeek-V2研发中贡献了突破性思路。

团队管理采用扁平化模式,打破传统职级制度,鼓励自下而上的“自然分工”。成员可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并组队,资源调配不设上限,甚至允许在读博士生参与核心项目。这种灵活性使团队能够快速响应技术挑战,例如仅用600万美元预算开发出媲美GPT-4的DeepSeek-R1模型,成本仅为竞争对手的1/30。此外,团队拒绝“赛马机制”和资历优先文化,更倾向招募应届生和竞赛获奖者,例如世界超算冠军赵成钢负责搭建高效训练架构。

技术创新方面,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MLA架构和GRPO算法显著降低训练成本,其开源的DeepSeek-V2模型在中文综合能力上对标GPT-4 Turbo,英文能力与LLaMA3-70B并列第一梯队。成员朱琪豪主导的DeepSeek-Coder-V1优化了代码生成能力,而代达劢则推动语言模型升级至DeepSeek LLM v3。这些成就验证了团队“原创式创新”的理念——他们不仅开源代码与论文,更通过基础研究突破(如稀疏模型架构)重构行业成本标准。

尽管团队规模仅约140人,但凭借高人才密度与充足的算力支持(依托梁文锋创立的幻方量化资源),DeepSeek实现了从推理模型到文生图模型的多维度突破。其成员多为“技术理想主义者”,例如梁文锋强调“工程师而非商人”的定位,拒绝短期商业化压力,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长期目标。这种文化吸引了大量顶尖毕业生,例如小米曾以千万元年薪试图挖角团队成员罗福莉,但DeepSeek通过高薪(如深度学习研究员岗位年薪达154万元)和自由创新环境保持了人才凝聚力。

总之,DeepSeek团队以本土年轻科学家为核心,通过自主创新与高效协作,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性能上树立了新标杆,其成功印证了中国科技人才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突破潜力。

广告也精彩

数据统计

数据评估

DeepSeek浏览人数已经达到7,685,645,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,可以点击"5118数据""爱站数据""Chinaz数据"进入;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,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,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:DeepSeek的访问速度、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、用户体验等;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,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,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DeepSeek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。如该站的IP、PV、跳出率等!

关于DeepSeek特别声明

本站脑榜提供的DeepSeek都来源于网络,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同时,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,不由脑榜实际控制,在2025年7月5日 下午9:18收录时,该网页上的内容,都属于合规合法,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,脑榜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相关导航

没有相关内容!

暂无评论

none
暂无评论...